設計,是創作者的靈魂|Driver小山濾杯
- Undivided Film 逐一影像
- 5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設計的幕後:當一個想法變成一件作品
你有沒有想過,手中的咖啡杯、腳下的地板、甚至是住的房子,它們的形狀、材質、觸感,為什麼是這樣?它們不是憑空出現的,而是經過無數次的推敲、修改,甚至是試錯,才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。而這一切,背後都有一個設計師,在思考、琢磨、創造。
這也是為什麼,我一直對 Behind Design Documentary 這種設計幕後紀錄片特別著迷。因為它不像一般的設計影片,僅僅是展示一個產品的外觀或功能,而是更深入地去拆解這個設計的誕生過程——從靈感萌芽,到材質選擇,再到工藝測試,每一步都藏著故事,每一個細節都是創作者的思考痕跡。

一般的設計影片,可能比較像是產品廣告,告訴你這東西有多好、怎麼用最方便。但這類紀錄片,則像是一場探索,它讓我們看到設計師如何面對挑戰,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,依舊能讓一個美的概念變成實體。我覺得這才是最迷人的地方——設計不只是解決問題,它本身就是一種對世界的理解方式。

「小山濾杯」的故事:設計與自然的交會
這也是為什麼,當我們決定拍攝 小山濾杯 的紀錄片時,我們沒有選擇簡單地拍攝一組美美的畫面,而是決定先回到最基本的問題
——這個濾杯到底想傳達什麼?
小山濾杯,名字聽起來就帶有一種禪意,像是某個靜靜矗立的小山丘。但它的設計,確實也跟一般濾杯不同。大多數濾杯都是單純的漏斗形狀,讓水流直接往下,但這款濾杯的中間,卻多了一個小小的凸起,像一座倒立的小山丘。這不只是造型的不同,而是影響了水流的方式,讓水不再直接沖到底,而是沿著這個小山繞行、流動,最後才慢慢滲透到咖啡粉中,帶出更細膩的風味層次。
為了真正理解這個設計的核心,我們決定找一個地方,去對應這個「水流經過山丘」的概念,最後找到了台灣的石碇——一個有著天然溪谷地形的地方。那裡的溪水,經過千萬年的沖刷,形成了一條條深邃的水道,水順著岩石流下,經過彎曲的地形,在不同的角度產生變化。這個畫面,跟小山濾杯的設計概念,簡直是一模一樣。
當我們站在溪谷邊,看著水流經過岩石,緩慢卻充滿節奏,突然覺得這不只是設計,而是一種跟自然的對話。這款濾杯,或許就是希望讓人們在沖煮咖啡的過程中,感受到這種節奏,感受到水如何與咖啡粉結合,像大自然中的溪水一樣,緩慢地帶走風味,沖出一杯有生命力的咖啡。


設計,是創作者的靈魂
我一直覺得,認識一個創作者最好的方式,就是去看他所創造的東西。
你手上那杯咖啡,不只是咖啡豆沖出來的液體,它裡面有咖啡師的經驗、技巧,甚至是他的個性。同樣的,你住的房子,不只是鋼筋水泥搭建起來的空間,而是建築師對「家」這件事的詮釋。好的設計,會讓人在使用時,漸漸地理解設計師的想法,甚至不需要言語,你就能感受到,這件作品想傳遞的訊息。
這也是為什麼,當一個創作者真正投入心力去做一個作品時,這個作品就會有靈魂。
小山濾杯的設計者,沒有單純地想做一個「長得不一樣的濾杯」,而是想讓人們重新思考,沖煮咖啡的方式、萃取的節奏,甚至是水與咖啡粉的關係。而當我們去拍攝這支紀錄片時,也同時在追尋這樣的精神——我們不是在拍一個產品,而是在拍一個設計理念,甚至可以說,是在拍一種生活態度。
設計的價值,不只是在於好不好看、好不好用,而是在於它能不能讓人感受到某種東西。當一個產品,能讓人在使用時,產生一種「這就是我想要的」的感覺,那麼它就不再只是一個物件,而是一種與人的連結。這也是為什麼,我們會願意花這麼多時間,去理解一個濾杯,去拍攝水流過岩石的畫面,因為我們知道,這個濾杯的設計者,他真正想說的話,其實藏在這些細節裡。
設計不只是設計,它是一個人對世界的理解方式。而好的設計,不是被創造出來的,而是被發現的。
文/ 李歐導演
Comentarios